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经过长期建设,已成为研究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较集中、影响较大的学科,该学科是重庆市高校“十三五”重点学科,是学校农林经济管理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农业管理”领域的依托学科。
本学科紧跟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家乡村振兴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参照农林经济管理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设置了三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农业经济与管理、农村发展和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与管理。本研究方向运用行为经济学、农业政策学、选择实验、空间计量等理论与方法,聚焦三峡库区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人力资源等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在三峡库区农业产业链建设、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城乡收入差距、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等研究方向较有特色。
2.农村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入三峡库区开展调研,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分析农户增收、农村金融深化、乡村有效治理等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创新,特别是在三峡库区农村普惠金融、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较有研究特色。
3.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农学为基础,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立足三峡库区特殊生态区位,聚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需求。围绕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关键领域展开,重点突破山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产业链延伸、农业面源污染协同治理等复合型问题,在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农林复合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气候智慧型农业模式推广等领域较有特色。
目前,学科组人员共有26人,每个二级学科教师梯队9人左右,每个梯队正高级教师分别为6人、6人、5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人员有12人,占比为46%;获得经济学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的有24人,占比为92%,获得硕士学位比例为100%;团队成员毕业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